明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每到這樣的時點,深圳就會格外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人們投向深圳的目光中,既有對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檢視,更有對這座城市的文明風尚、市民道德文化素養的關注。
文明誠可貴,自覺價更高。
深圳的文明自覺,肇始于中央對于開辟一個新時代的寄望。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就對深圳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深切囑托。此后,深圳官方尤其主動,歷屆市委市政府都投入了足夠的資源,抓精神文明建設,抓文明城市創建。因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作,深圳只有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兩翼齊飛,才能論證: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走改革開放之路是正確的!
文明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個適應新的經濟基礎的文明框架急需構建?!皶r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英雄不問出身”,這一句句振聾發聵的新理念,為當時的人們擺脫“大鍋飯”“平均主義”“階級成份”等思想桎梏,發揮了關鍵作用。整個民族的思想狀態變得積極進取,更奠定了今后若干年中國持續突飛猛進的心態基礎。這些理念到今天都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關鍵性因素。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曾經這樣總結,如果沒有進取型價值觀建設,新加坡不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就從第三世界躋身第一世界。
深圳的文明自覺,從特區誕生之日起成為城市的烙印,在發展中被驗證,在新時期不斷豐富提升。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的文明可以概括為一個“勇”字,那么90年代到新世紀初,可以凝練成一個“愛”字。在中國城市從“熟人社會”進入“陌生人社會”的轉型過程中,深圳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社會治理、人際交往新規則,城市居民自我組織新模式,人與社會互動的新機制。關愛行動、志愿者之城、無償獻血、器官捐獻等一系列社會新風尚,在深圳民間與官方的共同推動下,為精神文明增添著新的表現形式和承載平臺。
十八大以來,深圳文明不斷掀開新篇章?!皝砹司褪巧钲谌恕钡陌菪驴谔?、世界無車日里900萬人次的綠色出行,全球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先鋒城市,路口拉鏈式交替通行、斑馬線禮讓行人、后排乘客要系安全帶、從事馬拉松等健康活動人數攀新高,持續涌現全國道德模范,《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塑造文化供給新體系等等,深圳文明城市建設正在以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這三個維度為綜合指引,加速前進。
文明帶來了獲得感,獲得感又讓2000萬市民最終成為文明創建的主角。最近兩周深圳連續舉辦大型球賽和演唱會,現場四五萬名觀眾離場后,不留垃圾。我想,這里既有組織方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的因素,但也絕對離不開所有觀眾的自覺行動。就在今年7月7日,周五晚高峰深圳南山區擁堵路段上,千位車主為東莞救護車自覺讓路,形成一道悄然綻放的深圳“文明彩虹”。這些景象都說明,深圳全社會的文明自覺形成了一種“無條件反射”,這不經意的善舉才具有最強的說服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文明城市”對深圳人來說,已經不只是一種創建行為,而是一種為了美好生活的自我追求,一種市民心境的真實寫照。(作者:余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