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改革開放,奮斗的征程波瀾壯闊。
40年歷史變遷,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40年,是一個人的半生時光,卻記錄著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40年來,與全國人民一樣,60萬南漳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上不斷締造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改革開放的浩然春風,吹遍了南漳的山山水水,讓有著3100多年歷史的文明山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改革開放的強大活力,鼓舞著生活在這里的每個人,全縣上下眾志成城、砥礪奮進,奮力書寫南漳發展的壯麗史詩。
一個個奮進的腳印
當40年的記憶畫卷徐徐展開,改革開放的春風依舊溫暖拂面。
40年來,南漳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抓糧棉解決溫飽,到抓基礎設施改善環境;從抓工業增強實力,到全面實施綠色發展,經濟實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全縣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43億元,迅速躍升到2017年的255.57億元,增長了170多倍;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1978年的992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13.31億元,增長了130多倍;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6679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178.5億元,增長了260多倍……
40年,于歲月長河不過滄海一粟,對南漳人民卻如“換了人間”。這些生動實在的巨大變化,向人們展示著南漳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貧窮落后到不甘人后奮起直追的奮斗歷程。
回望40年,無數夢想照進了現實。放眼今日之南漳,3859平方公里的廣闊熱土,正在改革開放中呈現著嶄新風貌。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2018年2月24日,注定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中共南漳縣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正式開啟了綠色發展的新紀元: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堅持生態立縣、旅游活縣、工業強縣,努力打造中國有機產業第一縣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縣。
站在2018年新起點,屹立在發展的潮頭,南漳再次奏響了綠色發展的時代之歌。
一則則動人的故事
40年風雨兼程,40年滄海桑田。
在綿延的歷史長河中,時間的刻度往往因其記載的重大事件而別具意義,發展的高度往往因為站上機遇“風口”而與眾不同。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發出“改革開放”振聾發聵的聲音。南漳,也在時代的召喚中春潮涌動……
1983年,南漳農業改革的大幕拉開,全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當年糧食增產20%,人均占有糧食首次破500斤大關,創下當時歷史最高水平。
40年來,中央一號文件20次聚焦三農,南漳兒女守望相助奮發圖強:從土地承包到鼓勵創辦鎮村企業,從取消農業稅到出臺各項涉農補貼,從土地二輪延包到城鄉統籌發展,從農村合作醫療到精準扶貧,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
發端于農業領域的這場改革,點燃了南漳各個領域改革的星星之火,并不斷深化。改革如二月春風,滌蕩著南漳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自此,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解放思想、艱苦創業、攻堅克難、奮力趕超,一任接著一任干,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開創了南漳改革建設發展的“黃金時代”。
一串串跳躍的音符
40年風云激蕩,40年潮涌南漳。
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南漳改革開放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改革開放之初,地處鄂西北山區的南漳,相較于農業,工業一直是其發展的“軟肋”。1978年,南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造的總產值為6679萬元,比農業產值還要低5221萬元。
底子差,并不代表底氣弱。歷經40年改革開放的風雨洗禮,南漳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始終把工業作為發展的主引擎和主動力,櫛風沐雨,一路前行,涌現出龍蟒鈦業、華新水泥、華海紙業等一批同行業名列前茅的知名企業,引領了整個南漳經濟持續發展,工業新形象在鄂西北大地絢麗綻放。
從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到產權制度改革,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滯。目前,南漳已形成農產品加工、精細化工、機電裝備、新型建材等四大產業集群,2017年成為全省三類縣縣域經濟的排頭兵。
南漳改革開放40年的生動實踐,必將成為中國山區縣改革開放不可或缺的一個標本。
一幅幅瑰麗的畫卷
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華秋實。40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始終沐浴著每個南漳人,為這座古老的山城注入著生機和活力。
南漳作為一個傳統的山區縣,曾經交通閉塞,發展相對落后,一度成為襄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之船的沉重“船尾”。如今,隨著麻竹、保宜高速公路相繼通車,特別是鄭萬高鐵、蒙華鐵路的建設,南漳即將邁入“高鐵時代”,融入重慶、武漢、長沙、西安、鄭州都市經濟圈……
襄陽到南漳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四橫三縱兩通道”骨架交通網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承載起南漳新一輪發展的希望!
這40年,南漳城區面積由9.3平方公里擴展到2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由10萬人上升到25萬人。
這40年,南漳旅游業從無到有,春秋寨、香水河等景區成為休閑度假熱點,全域旅游蓬勃發展,2017年接待游客40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1億元。
這40年,是南漳對外形象變化最大的40年,成功創建“中國最具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縣”等,著名作家碧野稱南漳為“金山銀水般的旅游勝地”。
黨的十九大以來,南漳積極打造“中國有機產業第一縣”,成為“中國有機谷核心區”“全國第二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農業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2018年首屆“中國有機谷高峰論壇”在此舉辦,“生態南漳,有機廚房”享譽華中大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前,正在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南漳,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交界點。“面對新時代的考場,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貫徹新思想、落實新理念,扭住關鍵、步步踏實,努力做好新時代南漳高質量發展的滿意答卷。”在縣委十四屆四次全會上,南漳縣委書記王鵬、縣長肖力激情滿懷地向全縣60萬干部群眾發出動員令。“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開放之初振聾發聵的判斷,同樣適用于今天。在慶祝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時刻,南漳再一次喊響“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豪邁宣言!
綠色南漳啟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