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前海朝氣蓬勃。深圳特區報記者何龍攝
金融活水灌溉民企“早春新綠”
深圳民營企業可多渠道獲融資支持
民營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的活力之源。深圳發揮“有形之手”與市場機制相得益彰的功能,合力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年前三季,深圳銀行業本外幣貸款余額7.23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149.18億元,增長23.31%,貸款戶數31.11萬戶。
8項利好政策“打包”出臺
去年9月14日,深圳印發《關于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若干措施》,推出8項舉措11個政策點,利好政策“打包”出臺。
深圳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政銀擔合作新機制。資料圖
“設立總規模為3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就是政策組合中很重要的一項。”市金融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擔保機構賠付的不良貸款,融資擔保基金、擔保公司按不高于5∶5的比例共擔風險;對中小微企業發行的雙創債、綠色債等創新型債券,由融資擔保基金給予再擔保增信,融資擔保基金、擔保公司按不高于5∶5的比例承擔責任。
同時,設立初始規模為2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實施“精準補償”,對合作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放貸形成的單筆不良貸款,最高給予50%的風險補償。
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政銀擔合作新機制。通過產業化信用貸款扶持計劃、產業化擔保貸款扶持計劃、設備融資租賃扶持計劃,充分調動銀行、擔保機構、金融租賃機構服務企業的積極性。
“市財政每年最高安排3000萬元,在全市試點小額貸款保證保險,鼓勵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向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發放500萬元以下、1年以內的流動資金貸款。”市金融辦負責人在介紹去年末出臺的最新政策舉措時透露。
另外,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鼓勵銀行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建立貼息機制,鼓勵政策性地方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過橋資金……“有形之手”以杠桿撬動,帶動市場金融主體的積極性,為大量民營企業帶來“及時雨”。
金融機構“慧眼識珠”積極放貸
2000年來深創業的江淵,主要從事校園智能管理系統的設備制造、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最近,其公司接到一單700多萬元的業務,工期兩年。
漫長的工期,加上人工、材料前期投入,一度讓江淵猶豫要不要接單。“資金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銀行。”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找到民生銀行南山支行。沒想到銀行立即開展貸前調查,包括江淵及兩個合伙人的從業年限及中標合同、員工數、日常結算量等。6天內,江淵就拿到第一筆130萬元貸款。
據了解,截至2018年11月末,民生銀行深圳分行服務中小企業客戶達到2370家,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投放量超過1444億元。
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為小微貸款客戶服務。深圳特區報記者沈勇攝
“原來憑借訂單也能貸到款,而且利息并不高。”深圳一家手機配件加工廠的負責人歐先生,對綜合金融服務公司“小小金融”策劃的貸款方案贊不絕口。隨著訂單不斷增加,歐先生需要采購原材料,資金投入隨之增加。“小小金融”工作人員根據他的情況策劃貸款方案,由歐先生提供付款可靠的訂單,憑借未來可靠的現金流,從銀行成功申請到貸款。最終歐先生以8%的利率貸得60萬元。
在深圳,傳統銀行與新興金融機構就是這樣相互配合,發掘出一顆顆的小微企業“新星”,扶持其踏上燦爛星途。
深圳金服平臺累計融資超百億元
長遠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制度設計正在成形。深圳由市金融辦牽頭,率先搭創業創新金融服務平臺(下稱深圳金服),為企業與金融機構提供投融對接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2017年8月,深圳金服正式上線運營,截至12月底,平臺注冊金融機構119家,注冊企業1.84萬家,累計解決融資金額101.5億元。
“深圳金服集聚銀行、保險、創投、擔保等上百個金融服務主體,為企業提供各類增信服務和上百種融資產品服務組合。”市金融辦負責人介紹,深圳金服整合市公共信用中心、市電子政務資源共享平臺、稅務部門等多個單位的約130大項、19140小項數據類型,破解投融雙方信息不對稱掣肘;另外,深圳金服還整合市區兩級政府風險補償、代償、分擔等多項支持政策,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更高質、高效的融資服務。
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深圳金服對促進投融資便利化和服務質效大幅提升。平臺運作遵循“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原則,投融資雙方遵循市場規律,自主撮合對接,政府不做行政干預;平臺上銀行、擔保、保險等多元化金融機構可自主合作,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平臺提供持久內生動力;另外,深圳金服為企業定制個性化金融增值服務的功能,確保平臺的可持續經營能力。
社保降低費率減負逾110億元
深圳社保在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有效發揮社保力量。記者日前從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經過持續降費,目前我市社保維持低繳費水平,低于國內同等城市繳費水平。通過降低繳費費率、發放穩崗補貼及生育津貼,2018年1月至11月深圳社保落實減負102.31億元,預計全年減負逾110億元。
2018年11月末統計顯示,全市五險參保總人次突破6000萬,達6100.05萬人次,同比增長4%。2018年1-11月,全市社會保險待遇償付共計397.20億元,同比增長15.1%。2018年深圳社保在執行醫療、生育、失業、工傷四險降費政策、落實穩崗補貼及生育津貼基礎上,疊加執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政策,預計全年減負逾110億元。其中,2018年度已向14.66萬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12.81億元,有效配合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在執行社保減負政策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市社保截至11月末近三年累計減負292.54億元。
據介紹,醫療保險方面,從2018年12月起企業基本醫療保險一檔的用人單位繳費費率下調1個百分點,有效期至2019年年底。即從2018年12月起至2019年12月,企業為其員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一檔的,單位繳費費率由原來的6.2%調整為5.2%(其中基本醫療保險費率為5%,地方補充醫療保險費率0.2%),個人繳費費率仍為2%,調整后進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不變。
工傷保險方面,從2016年7月1日起,我市實施八類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政策;2018年3月1日起,我市實施八類工傷保險行業浮動費率政策,在八類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政策基礎上,平均費率水平下調約20%;從2019年1月起至2020年12月止,在八類工傷保險行業費率政策基礎上,實施階段性下調工傷保險費率30%政策措施。
失業保險方面,從2015年12月起,我市失業保險費率由3%下調至1.5%;從2018年12月起,我市失業保險繳費費率由1.5%下調至1%,其中用人單位繳費費率為0.7%,個人繳費費率為0.3%,進一步減輕用人單位繳費負擔。
生育保險方面,2018年我市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費率由職工工資總額的0.5%調降至0.45%。
經過持續降費,目前我市社保維持低繳費水平,五險法定繳費比例最低為23.14%(其中醫保以三檔繳費比例計算、工傷以0.14%繳費比例計算),企業負擔14.74%、個人負擔8.4%,低于我國同等城市繳費水平。(記者 沈勇 莊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