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在猜燈謎
小市民在學習剪紙技藝
深圳新聞網2019年2月19日訊(記者潘潤華 楊浩翰)猜燈謎、品湯圓、看表演、學剪紙……這個元宵節博物館熱鬧非凡。2月19日是元宵節。當天,深圳市第十一屆歡樂鬧元宵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舉行,許多市民在那體驗了一把“鬧元宵”。
當天下午,15個“非遺”節目在深圳博物館輪番亮相。其中,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詠春拳》,有極富傳統文化特色的中國戲曲,有獨特藝術魅力的鋸琴演奏和木偶戲,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客家山歌,也有觀眾喜聞樂見的變臉、相聲和快板等表演。
記者看到,很多市民對猜燈謎興致盎然,燈謎答題處更是大排長龍。大學生小羿就是其中之一,她手握著幾張燈謎券正欣喜地等待著揭曉謎底。據了解,她是在網上得知這一活動,節目單中的非遺表演勾起了她的興趣。“因為平時很少能接觸到非遺的表演,所以今天特地和朋友過來看下。一進門就看到了滿樹的燈謎,很想試一下。”在她看來,這次元宵節活動頗具特色,“博物館把一些歷史文化、非遺文化融入到了活動中,感覺特別有意義?!?/p>
此外,博物館設置了非遺及傳統手工技藝展示,現場剪紙、面塑、草編工藝和風車技藝等民間藝人各施其技。觀眾也可以親手學習手工制作。與往年一樣,在博物館展樓東出口旁設置有免費品嘗湯圓的攤位,不少市民前往自取湯圓,感受節日氣氛。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表示,今年的元宵節節目豐富,安排了各類劇種表演,如川劇、粵劇、京劇等,觀眾可以大飽眼福。此外,元宵節表演形式各異,有傳統舞蹈,也有快板相聲等演出,形式琳瑯滿目,讓觀眾領略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
據悉,本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承辦,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社協辦,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