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2019年3月25日訊 在深圳,深夜下班之后做什么?去吃一份宵夜?看一場電影或話劇?健身房待一下?酒吧里喝一杯?叫幾個朋友去KTV吼幾嗓子?還是去便利店買點東西回家?
近日,商業地產服務機構RET睿意德首次發布了《璀璨之城——2019深圳夜間消費研究報告》。報告稱,結合滴滴出行、大眾點評等網站綜合評分,深圳在全國城市夜生活指數排名中僅次于上海。
這份報告對深圳酒吧、電影院、KTV、健身、夜宵、網吧、演藝、便利店等八大核心夜生活業態在地理、消費、經營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用大數據勾勒出深圳夜生活的各類經濟細節,介紹了多個“8小時之外”的商業消費熱點。
清吧開得最多,但餐吧最受深圳人歡迎
酒吧是“夜生活”的代名詞,具有“娛樂、社交、商務”屬性,業態也越來越注重互聯網傳播效應,走“網紅化”道路。
報告著重以夜店、清吧、餐吧、精釀啤酒吧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清吧的數量在主流酒吧業態中占比過半——2018年,清吧在深圳超過600家,占據市場的54%,開業量超過130家,閉店數則超過40家,精細運營成為追求現象級爆紅的“網紅”酒吧發展的主要瓶頸。
夜店類酒吧占深圳酒吧總數4%,但得益于龐大的年輕客群基數和娛樂工具的創新,深圳的夜店發展領先全國。
餐吧是“餐飲+酒吧”的跨界產物,當前餐吧已成為酒吧類業態最受關注的業態,2018年,大眾點評上深圳酒吧類業態最受關注TOP10中,有5家是餐吧,更多元的經營模式、更豐富的服務內容和場景拉長了客群的消費時間,也是餐吧運營模式的核心策略。
深圳市中心區域聚集最強消費實力,但隨著居住人口外溢,關外區域亦呈現較強的高消費娛樂的發展潛力,其中臨近核心區的民治、布吉消費水平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