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8月26日訊 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投訴是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有力"武器"。但是,濫用"武器"會制造出不必要的麻煩。記者近日從深圳市司法局行政復議處(深圳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辦公室)獲悉,短短十天時間,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300多單對某兩種境外包裝飲料的舉報投訴,而這些舉報都來自同一個人。這位消費者黃某因不服市場監管部門對其舉報作出的終止調查、不予立案決定,申請了行政復議。那么,市場監管部門為什么作這樣的決定?舉報者的高頻投訴又是因何而起呢?復議機關又該如何應對呢?
兩天時間發了12份投訴舉報
2019年3月的某一天,黃某于中午約11點半至下午4點半之間,在寶安區12家不同的超市、便利店花費人民幣87.5元購買了16瓶檸檬茶和豆奶。5天后他用兩天時間提出了相應的12份投訴舉報,其中8份稱其這些飲料沒有中國大陸經銷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另外4份則稱豆奶中含有泛酸鈣,屬于非法添加。黃某要求被投訴舉報的這12家超市、便利店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給予賠償,并要求市場監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