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攝影展中,傅建文(左)在現場解說照片由來。
▲傅建文
▲特警訓練場,傅建文(中間)與隊友合照。
▲2009年,在訓練中,傅建文(中間)正在指揮隊形。
1983年,我跟隨部隊南下深圳,隨后被選調到市公安局治安處。彼時的深圳特區百廢待興,甚至沒有一條正兒八經的大馬路。那時工作非常艱苦,人少事多,不分白天黑夜,一有任務,隨時加班。一些朋友撐不下去,回了老家,但我堅持了下來。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接受過許多艱險的挑戰,為深圳市民的安全、社會的安穩貢獻了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在深圳的36年里,我見證了深圳發展的奇跡,親歷了深圳公安隊伍的成長。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慶幸自己堅持留在了深圳,成為這份奇跡的創造者之一,更加慶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
傅建文
浙江金華人,1963年生,現任職于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曾任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副局長、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副支隊長。先后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系統抗災救災英雄個人”稱號,分別被全國總工會、廣東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口述時間
2018年1月2日上午
口述地點
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
本期采寫
深圳晚報記者 唐文雋
實習生 馬僑儀
壹
來深圳搞建設雖然辛苦,但對于20歲的我們來說,卻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
來到深圳進入公安系統
高中畢業后,我參軍入伍。在部隊三年,我跟隨部隊先后走過陜西和湖北。1983年9月15日,20歲的我,從基建工程兵轉業來到深圳,選調到市公安局治安處。那個年代深圳到處都在搞建設,吸引了許多外來優秀青年,因此,公安工作主要就是管理好城市公共安全。當時深圳的公安民警很少,只有500多人。
來深圳前我充滿了喜悅和期待。來了之后,看到深圳到處都是工地,跟現在比起來差太遠了。我們當時住的地方在竹子林,全是沙丘地,荒無人煙。我們就在荒地上搭棚子,在山坡上挖井喝水。那時深圳最高的樓就是深圳電子大廈,20層。
當時市公安局有幾棟比較舊的辦公樓,我和二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小辦公室里,中間拼了幾張小桌子辦公,四周鋪了桌子當床鋪,給值班的人睡覺用。我平日的工作是負責管理沒有固定工作、沒有身份證明、沒有固定住址的人員,同時還兼顧打擊走私、盜竊等工作。由于人少事多,所以經常熬夜加班。
加入特警支隊
維護市民安全
1990年,因公安工作需要,市局成立了防暴支隊,我被調配到防暴支隊反恐突擊隊工作。這個工作很有挑戰性,除了日常巡邏外,還要處置急難險重任務,因此該工作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1996年,防暴支隊改名為特警支隊,但工作職責基本沒變。
反劫持任務交由我們大隊負責后,我們壓力很大。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發生在2005年。當時有個牙醫住在深圳一個別墅區里,一名男子潛入別墅內,威脅牙醫拿30萬元出來。接到報警后,市公安局便要求我們協助處理。我們到了現場,發現這個男子拿到錢之后正按原路爬墻出去,我們馬上沖上去把這個嫌疑人摁住了。
對于這份工作,家人有擔心也有鼓勵。但我認為,這是我們的使命,要想盡辦法去做好,不能推卸。
貳
1997年,香港回歸。6月30日晚,深圳下著大暴雨,我站在路邊護送駐港部隊去香港。瓢潑大雨中,我們全身都被淋濕了,但我們內心無比激動。
香港回歸
與深圳聯系更加緊密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6月30日晚,每個路口都安排了警衛,我們站在路邊護送駐港部隊順利過港。當時下著瓢潑大雨,我們全身都被淋濕了,但我們內心無比激動。雖然我們沒有護送到香港,但想著五星紅旗飄揚在香港的土地上,我感到無比的喜悅。
香港回歸后,我們與香港的聯系也加強了。特警支隊跟香港的飛虎隊交流過兩次,相互借鑒,彼此非常有默契。2002年,我們去香港交流了一個星期,向他們學習借鑒經驗。香港最小單元作戰之間配合得比較好,一個小組沖進房間,誰負責哪個角落、誰負責洗手間、誰負責客廳,都分配得很詳細。
他們的管理模式和我們有所不同,更注重團隊配合,很值得我們學習。
香港警隊非常敬業,他們有個警員54歲,在警隊干了三十多年,馬上面臨退休了,還手把手地教我們。他們體能鍛煉也很強,中午不睡覺,一群人就在操場跑步,這些都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同時,他們也來深圳和我們溝通,向我們學習。
叁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市公安局安排我帶215名特警趕往四川緊急救災。我參警受黨教育這么多年,深感這不僅僅是一項任務,我是從內心深處想給災區多做點實事,多救人。
汶川地震
火速趕赴災區開展救援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當天晚上我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讓我帶隊趕赴四川救災。5月13日中午,我們馬上飛往成都,到達什邡市。由于什邡市是地震重災區,余震特別多,為安全起見,指揮部沒有設在室內,而是設在了一所中學的操場上。我們則被分成四隊,分別去四個鎮開展救援。
我們去的時候信心滿滿,覺得能救出許多鮮活的生命。但去到那里一看,才發現太多人被壓在碎石下了。時間就是生命,為了能多救些人,我們挨家挨戶去搜尋,用雙手和簡易的工具清理道路,把幸存者的和受傷人員一個一個挪到安全地方安置。各村搜尋完后,我們再把埋在廢墟中已去世的人挖出來、蓋好布,表示對逝者的尊重。當時我們心情非常沉重,很多時候都是一邊挖著碎石,一邊在悄悄落淚。
欣慰的是,我們也為災區人民點燃過生命之光。我們曾從水電廠救出一個叫周志的男子,他被救出前已經被埋了5天。當時我們聽水電廠一個員工說,地震時,廠里準備發工資,800萬元現金被埋在里面了,而且可能還有人埋在里面。我們不確定里面是否還有人,但錢肯定是在下面,我們就先挖著,挖到一半發現這個人夾在里面,就趕緊把他給救出來了。
救出周志時,我們發現他5天沒有進食,身體極度虛弱,帶去的干糧和水他都吃不進去,我們只得用門板抬著他,往外走找醫生。地震完,山坡上全是廢墟,沒有一點平坦的地方,我們抬著他走了十幾公里的山路。一路上,大家都非常擔心周志睡過去,這一睡可能就永遠醒不過來了。所以我們不停激勵他,給他唱歌,讓他保持清醒。最終,我們成功地將他送到有救護車的地方,他也被搶救過來了。
我對周志印象非常深刻,幾年后,我還帶了兩條深圳的“好日子”牌香煙過去看他。我對他說,深圳人民、深圳特警一直在關注著你,你的好日子會來的。
為當地民眾
建立一道“人肉”圍墻
除了救人,我們還接到其他任務。當時什邡市有兩家大型化工廠,地震后一些有害氣體泄漏,周邊樹木、草、菜都熏黃了。為了防止氣體傷人,我們負責執行現場警戒,不讓人誤進。
我們在那附近搭了十幾個帳篷,成立指揮部。因為怕當地居民看到我們戴防毒面罩引起恐慌,我們連面罩都不敢戴,只和當地人一樣帶個口罩,做些簡單防護。當時帶去的工具不多,只有一些藥品、小的發電機等。
那幾天,我們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沒法洗澡,也沒有認真吃過一頓飯。開始我們吃帶去的面包和方便面充饑,后來深圳市給我們配了炊事車,每餐能保證50人吃上熱飯,我們215個人就輪流著吃飯。我們一直守著,直到有專業人員過來,解決了泄漏問題大家才撤退。
我們總共在地震災區待了15天。臨走前一天,當地人自發組織,敲鑼打鼓歡送我們,還送給我們錦旗和牌匾,上面寫著“警戒鐵軍”,就像當年電影里的情景。雖然我們做了一點的好事,但災區人民給了我們這么高的評價,我心里非常激動。
飛回深圳后,我第一個下飛機跟單位領導匯報,我說“我們完成了抗震救災的任務,我帶去了215名同志,都安安全全地帶回來了”。
肆
工作幾十年來,深圳的治安越來越好了。傳統防范手段加上高科技技防體系,讓這座城市越來越安全。近幾年,我們鹽田分局案件警情每年都在大幅下降。
“共產黨員留下來”
2010年,我離開了特警支隊,但平時我還是會和以前的同事聚一下,保持聯系。這種戰友情義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淡化,畢竟我們以前一起共度了許多難關。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發生在2002年5月19日。那天有兩個驢友去爬南澳七娘山,他們本來在山上搭了帳篷住,但到了晚上,突然下暴雨發洪水,他們被沖了下來,生死未卜。
人命關天,上級極為重視,下達的命令就是全力救援。我們召集了30多個同事搜救,在山上找了很久,最終在一個很深的水塘里找到那兩個驢友,遺憾的是他們已經去世。
那個水塘有幾米深,我們沒有潛水員,也沒有足夠的裝備。為了把遇難者尸體撈上來,隊友就在腰部捆一根攀登的繩子,直接跳下水潭。我對他說:“如果在水底碰到危險,你就輕輕地拽兩下,我馬上把你拉上來。”我是真擔心水里有危險,戰友上不來。
遇難者遺體撈上來之后,由于下雨發洪水,旁邊又都是懸崖,我們被堵在山上下不來,只得在山上過夜。我們找了一塊平坦點的地方,守著遇難者的遺體。那時剛進入五月份,暴雨時下時停,山上又沒有遮雨的地方,我們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我腦袋一片空白,大家都穿著單薄的衣服,晚上的氣溫又低,一晚上這樣折騰,也不是個辦法。于是我和隊友說:“共產黨員留下,其他的人到外面想辦法,撿點干柴來生火,一起把這個晚上熬過去。”這樣的話我曾經以為只會出現在電影里面,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就是這樣做的,當時感慨萬分。后來,我們費了好大勁點起火,坐在懸崖邊的石塊上,互相抱著取暖,總算安全熬過了那個夜晚。在和平年代,這種出生入死的戰友情義,旁人很難感同身受。
見證深圳發展奇跡
這么多年下來,深圳飛速發展,深圳警隊也越來越好了。2008年,除了參與汶川地震救災,深圳特警也代表廣東公安去北京奧運會參與維持秩序。為此,我們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被公安部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保工作先進集體”等。
幾十年間,深圳的治安變好了。上個世紀80年代我剛入警時,能配輛單車給我巡邏就很開心了。現在裝備好了,警務信息化也很強大,許多事情在電腦上就能完成。傳統防范手段加上高科技技防體系,讓我們這座城市越來越安全。
這么大的變化很大程度歸功于改革開放。從1983年到現在,從過去物資匱乏到現在優越的生活,我見證了深圳的發展奇跡,我真的很慶幸我堅持留在了深圳,更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改革開放,感謝國家,感謝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