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拍在线观看,如何扣到尿床,超碰caoporon入口,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深圳口述史|莊玉君:讓中國藝術在世界舞臺綻放

條評論立即評論

深圳口述史|莊玉君:讓中國藝術在世界舞臺綻放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里度過了最青春最奮斗的年華。這座城市充滿活力,設計氛圍良好,近年來更是發展快速,與國際對接,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更重要的是深圳對創新的包容和接納,讓我有了圓夢的機會。

原標題 莊玉君:讓中國藝術在世界舞臺綻放

深圳晚報2019年9月17日訊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里度過了最青春最奮斗的年華。這座城市充滿活力,設計氛圍良好,近年來更是發展快速,與國際對接,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更重要的是深圳對創新的包容和接納,讓我有了圓夢的機會。

▲2004年,莊玉君和他設計的文博會會徽“七彩文”。

莊玉君

1957年出生于廣東海豐。中國設計大師、著名書畫家,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

曾長期從事設計行業,作品包括“深圳市徽”“深圳文博會會徽” “深圳市委黨校標志”等國內外1000多家標徽,獲國內外獎項60余項。近年來,專注于對中國水墨的研究與探索,將繪畫、書法、設計三個領域的創作理念融會貫通,形成獨特的個性化藝術風格,其水墨書畫藝術創作曾連續兩年受邀參加美國洛杉磯藝博會“中國國家展”。2015年,“中國風·莊玉君深圳32年回望展”暨莊玉君藝術館(深圳館)開幕,這是深圳市有關部門首次為深圳藝術家舉辦的個人展覽。

口述時間

2019年7月24日下午

口述地點

莊玉君藝術館

▲1994年,《莊玉君標徽設計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莊玉君在現場給觀眾簽名。

從小學開始,我跟著專業的美術老師,接受了整整8年速寫、素描、色彩、創作等系統的美術培訓,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藝術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

師從美院高材生 與繪畫結緣

我自幼便喜歡藝術。剛上小學時,我時常在課本中涂鴉,由此激發了對繪畫的興趣,之后學校的板報、漫畫創作中常常有我的身影,我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不打腹稿、下筆成畫的習慣。

當時海豐縣文化館經常舉辦美術展覽,每年暑假縣文化館會選拔一批業余愛好者進行美術培訓,培訓班的教師都是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的高材生。當時我幸運地被縣文化館選上參加美術培訓班。于是從小學開始,我跟著專業的美術教師,接受了整整8年速寫、素描、色彩、創作等系統的美術培訓,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藝術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

高中畢業后,作為家中的長子,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我沒有繼續深造,而是到了家鄉當地的一家公司做宣傳工作。那時縣文化館依舊經常辦展,我也時常幫文化館做些義務工作。

1984年,我跟隨海豐縣文化館的一位老師調來深圳,在深圳市雕塑裝飾公司從事室內裝修和雕塑工作。

來深闖蕩

偶然接觸標徽設計

當時的深圳正處于蓬勃建設時期,只有東湖到上海賓館的那一段路是公路,其他大多是泥土路。我們當時的公司坐落于現在的燕南路上,我每天上班要經過一道火車閘口。雖然那時的生活比較艱苦,但深圳擁有非常好的創業環境,可以讓從全國各地過來的年輕人放手去干,而我也是在深圳一步步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當時深圳市雕塑裝飾公司的生意很紅火,但于我而言,卻并不開心,因為很難發揮自己的創意。比如接到一個室內設計的項目,做出設計圖后,常常要根據客戶的各種要求而改動自己的設計,這讓當時的我很是苦惱。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標徽設計征稿啟事,忽然萌生了想要嘗試一下的強烈愿望。幾天冥思苦想后,我寄出了自己第一個完全自主設計的標徽設計方案,不想竟一“矢”中的,小小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我:平面標徽設計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此后,我的興趣漸漸地轉向了平面標徽設計,便開始鉆研標徽設計。

1986年,我為“第八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設計了紀念章;1988年,為“廣交會”深圳館設計了館徽,這些經歷讓我慢慢積累了標徽設計的經驗,也在心中萌發了轉行的想法。

▲2015,在“2015洛杉磯藝術博覽會”的中國國家展現場,莊玉君與觀展者交流。

一個標徽就是企業、團體的靈魂,要能夠體現其名稱、精神、口號乃至實力,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是方寸文章,意象萬千。

轉行標徽設計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一個標徽就是企業、團體的靈魂,要能夠體現其名稱、精神、口號乃至實力,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是方寸文章,意象萬千,對我而言非常有挑戰性。

1990年,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權衡,當時在室內裝飾設計行業已小有名氣的我,做了一個令同行和朋友們都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室內裝飾設計,改行標徽設計。

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大眾對標徽的認知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1991年,我為一家以中國傳統文化、華夏藝術為主的企業設計標徽,依托“華夏”之名,我構思了一個非常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標徽,然而當時市場上追求國際化、現代化,流行用英文字母作標徽元素,企業的負責人也想效仿流行,還請人設計了英文版標徽。

最后還是采用了我的設計,但這也讓我更加堅定去開拓這塊在我國尚屬冷門,也鮮少有藝術家問津的領域。當時改革開放的深圳正在高速發展之中,我相信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會促進標徽藝術的發展,反之標徽設計水平的提高也會為繁榮的經濟添彩。

幸運的是,標徽在我國自古有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創新的前提是傳承,為了能真正進入標徽設計領域,我一頭扎進了中國文化這片浩瀚的海洋。從原始圖騰到近現代標徽設計,我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之中汲取養分,也開始領悟這門廣博而深奧的藝術。

潛心積累 設計深圳市徽

1993年,深圳市征集市徽。眾所周知,“大鵬”“拓荒牛”“簕杜鵑”是深圳特有的精神元素,但如何組合成了難題。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設計了10個標徽。在那一個月里,我幾乎天天伏案到深夜,有時半夜三更突如其來的一個靈感,便讓我樂得忘乎所以。標徽定了型,仍要不斷比較幾個不同的方案進行修改,一個標徽的背后往往是幾百個廢棄的草稿。

最后,我以簕杜鵑花打底,將其兩側花瓣設計成大鵬展翅狀,花瓣與花托神似牛首,三根花蕊立于中間,意為“三人為眾”,寓意為深圳做出貢獻的每一個深圳市民,開放式的花瓣則表示改革開放的深圳,這個標徽最終在2000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了金獎,我也因此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4年,《莊玉君標徽設計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莊玉君向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陳漢民介紹標徽。

一個人可以通過創造精神財富造福社會,也可以通過創造物質財富對社會有益,我更注重精神財富,希望用作品說話,貢獻社會。

開辦全國首個個人 標徽設計展

1994年,我接觸標徽設計已有7年之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又有了一些名氣,我覺得開辦標徽設計展的時機到了。

1994年4月,《莊玉君標徽設計書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我希望借此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標徽設計藝術,推動它更好地發展,同時也是告訴大家,我設計的標徽借鑒了中國的書法、中國的傳統文化,形成的是當代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標徽。

展覽一經舉辦,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等30多家媒體對這場展覽作了專題報道,并稱其開創了“全國個人標徽設計展之先河”。

同年,我創立了深圳市一莊標徽設計制作有限公司,公司的業務只有標徽設計和企業形象設計。

因為展覽的成功舉辦,公司成立后,有人問我,既然有這么大的名氣,為什么不把生意做大?我回答說:“一個人可以通過創造精神財富,也可以通過創造物質財富來對社會有益。我覺得我更注重精神財富,所以就只做專一的設計,用作品說話,創造精神財富貢獻社會。”

博覽的舞臺 交易的紐帶

2004年,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隆重舉辦,這是深圳首次舉辦的國家級國際性文化產業博覽會,意義重大。當時為了迎接這場盛大的博覽會,從2004年2月起,主辦方面就開始向全世界征集文博會會徽。

為了體現文博會“博覽天下文化、薈萃產業精華”“文化承載世界”的主題,體現國際一流水平,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體現中外先進文化交融,同時展現深圳的文化風貌,主辦方要求設計作品簡潔大方、文化含意深刻,具有趣味性、藝術性和豐富的象征意義。

當時征稿結束后,共有2000多個設計師投稿,然而這些設計都沒有中選。那時已經臨近文博會開幕,重新向社會征稿也不現實。主辦方就邀請我和另外一位設計師一起為文博會設計會徽。我們圍繞文化產業、先進文化、國際大都市等幾個特點,經過一段時間的集思廣益,設計出“七彩文”“條形碼”和“匯集于文字的箭頭”等多個會徽,其中我們最滿意“七彩文”。

“七彩文”形似“文”字和“SZ”的縮寫,既體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悠久歷史,也寓意深圳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包容,領舞的紅旗象征“文博會”的指導思想和文化產業的前進方向,舞動的彩帶表現了文博會是文化產業界溝通、交易的“紐帶”,螺旋上升的造型更是形象地說明深圳文博會是國際文化的盛典和深圳先進文化的城市名片。

最終組委會也認為“七彩文”最符合要求,確定其為會徽。

從設計到水墨,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回歸。

拾“墨”而上 回歸本心

盡管在標徽設計領域已有一定建樹,但我始終沒有忘記兒時樹立的“要當一名畫家”的夢想。2012年,我正式退休,重拾畫筆。

過去的幾十年,我都在從事設計工作,但我對水墨、書法的研究從未間斷。我的繪畫創作以水墨為重點,從形式上來看,很多人會認為我是“跨界”,但在我的內心中,這幾個領域并沒有明晰的界限,它們都是藝術創作的語言,都可以融會貫通,40多年的書法磨煉與近30年的設計經驗,讓我的國畫作品濃縮了書法的筆法與設計的靈感。從設計到水墨,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回歸。

2014年,我選取了一批對中國文化、世界文化有貢獻、有影響的古代圣賢的作品作為借鑒,開始創作“中國精神”系列國畫。創作的緣起是內心的愛國情懷,我能做的就是拿起畫筆,把民族文化和優秀傳統精神呈現出來。

“中國精神”差不多畫了一個月,平均每天兩張,都是一氣呵成。

2015年,第二十屆洛杉磯藝術博覽會在美國洛杉磯會議中心舉行,并首次推出的“中國國家展區”項目。我的“中國精神”系列作品恰好被選上參加“2015洛杉磯藝術博覽會”,在中國國家展上舉辦個展,還獲得了洛杉磯藝博會“榮譽獎”。

通過那次展覽,我們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華美風貌,更讓全世界領略了中國文化的奪目與璀璨。

走民族之路 創時代之新

2015年,我受邀參加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舉行的“遇見中國”旗袍快閃秀,現場用水墨在旗袍上繪畫,那是一次融合了西方藝術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表演,讓更多的人與中國文化不期而遇。世界各地人民對中國文化與藝術的熱情,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化與藝術的永恒魅力,藝術超越國界,可以達到心靈融合的境界,而我也希望能夠吸納各民族文化的精華。為此,自2015年9月18日起,我開啟了為期22天的“中國水墨·美國印象”橫貫美國采風之旅,踐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碰撞交融的藝術風格。

如今,我們一直講國際化,現代化。在我看來,國際性是一個展示平臺,而它所展示的產品必是來自各個民族的特色文化藝術,所以越具有民族特色的,越能在國際性舞臺上贏得競爭力。

現代性則是開放性,要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他為我用”的思維和氣度。傳統是昨天的經典,而今天的經典會成為明天的傳統,只有在繼承中保持創新的活力才能延續文化和藝術的生命基因。無論哪一門類的藝術,脫離了傳統和民族就像脫離了它生長的水土,都無法存活下來,更談不上創新和特色。

生命不息,創作不止。藝術家在作品中寄寓自己的生命情思和人生感悟,作品便是一種精神的存在,也是一個時代的映照和體現,折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我將遵循自己的藝術道路自然地去走,同時繼續嘗試更多的可能。(記者 周婉軍 實習生 梁煒婧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鄭曉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苏尼特右旗| 大渡口区| 兴和县| 斗六市| 凌源市| 榆社县| 云梦县| 方山县| 嘉鱼县| 江北区| 巴马| 太白县| 巨鹿县| 新兴县| 芷江| 禹城市| 水城县| 平陆县| 社旗县| 陆良县| 花垣县| 大余县| 溆浦县| 涿鹿县| 鲁山县| 隆德县| 汶上县| 重庆市| 上犹县| 同仁县| 营口市| 当涂县| 荆州市| 静海县| 宜州市| 沙田区| 福安市| 利辛县| 增城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