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首次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土地面向全球進行產業招商。在這些產業用地中,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地塊有9個,2個位于光明區。其中,面積最大的地塊達到4.8平方公里,位于光明科學城內。 也就是說,光明是此次集中推出產業用地中,總量最大、單個地塊最大的區。 最新進展情況是,光明區目前已完成10.6平方公里土地整備工作,今年內將完成10平方公里土整入庫。 按照打造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戰略路徑與定位目標,光明區備受外界關注。如今站在“聚光燈”下的光明區,究竟有何優勢?未來發展如何提供土地保障?又將怎樣進行產業布局? 科技研發為主引擎 聚焦發展新興產業 本次光明4塊在列的土地分別是光明科學城核心大裝置區片區、光明科學城啟動區片區、光明中心區片區、光明門戶區片區。 為提升產業原始創新能力,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將是重中之重。光明科學城處于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的關鍵節點,是國家推動科技強國戰略的南部核心引擎,也是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 目前,光明科學城已確定引入腦模擬與腦解析、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組、空間引力波探測、空間環境與物質作用研究、精準醫學影像研究六大科學裝置;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也已選址光明。 就在前不久的高交會上,深圳灣實驗室與深圳光明區簽約,將正式落戶光明區。深圳灣實驗室作為首個正式入駐光明科學城的重大基礎研究機構,將以光明為實驗室核心基礎研究區,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創建創新高地,形成引領突破。 日前在光明區,正在建設的腦模擬與腦解析以及合成生物平臺已經在幾天前完成樁基工程,項目總用地達4萬6千多平,只相當于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的千分之一點五,建成之后可以提供近22萬平的科研空間。 以上種種,都是對“只要是好項目,來了就有地”這句話的最好印證。 值得關注的光明門戶區片區,未來將會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一批新興產業。 從區位優勢來看,光明門戶區北鄰觀光路,西鄰光僑路,南鄰龍大高速,毗鄰光僑高新技術工業帶,交通便利。觀光路貫穿片區東西,光僑路聯系南北。門戶區的光明城站,直達廣州火車南站和香港九龍站,進入廣深港澳半小時經濟圈。 光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招商部部長 李冰:“光明門戶片區規劃土地面積達99.2萬平方米,其中工業用地面積56萬平方米,以新型產業用地為主,大部分為空地且為國有儲備地。” 據了解,整個光明區規劃的新興產業基地達34平方公里,將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 “產業基礎+城市配套”優勢明顯 光明區之所以能吸引大科學裝置、科研平臺,高科技企業爭相落戶,讓產業與科研形成雙重優勢,與其產業基礎和城市配套建設密不可分。 一直以來,光明都是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制造基地,產業基礎扎實,引進培育了華星光電、普聯、歐菲光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 轄區企業數量超6.1萬家 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87家 規上企業1453家 本土上市企業21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 占工業總產值的61% 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光明區結合未來發展趨勢,正在構建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生命科學產業為主導,以特色服務產業為支撐的“3+1”產業體系。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成說:“產業要落地,首先產業所帶來的相應從業人員就都要落地。”這意味著不僅要滿足產業的用地需求,相關配套措施也需同步完善。目前光明區正在提速配套建設,給予了外界積極信號: ◆ 住房方面,到2020年,光明將籌建提供各類保障性住房及人才住房3.1萬套。 ◆ 醫療方面,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已開業運營,深圳中醫院光明院區正加快建設,國科大深圳醫院不斷提級。到2023年,光明的千人床位數將達到8.1張。 ◆ 教育方面,加速優質教育資源聚集,深圳實驗、市教科院等名校相繼在光明辦學,最近兩年新增中小學學位超過1萬個,是過去10年新增學位的一倍,未來3年還將新增中小學學位3.4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1.4萬個。 ◆ 文化方面,作為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科技館(新館)落戶光明科學城。光明文化藝術中心作為光明區首個大型綜合文化場館,項目總投資額約17億元人民幣,預計明年完工。 據了解,光明區目前準備印發招商引資1+4+N政策,對企業落戶、租賃進行獎勵;保障企業用地、用房空間;同時對優質實體企業子女入學、人才引進等提供支持。 對于區域發展而言,只有在土地保障、產業基礎、人才積累及政策支持上都形成優勢,才能進一步吸引高端產業和科技力量作支撐,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全能選手”、價值高地。而土地保障是基礎,更是勢在必行。 相較于深圳其它區域,光明區具有更多可整合開發的連片產業空間。如今,光明區全力騰挪發展空間,探索土地整備新路。擴大增量、挖掘存量,量質并舉保障產業用地,這對于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深圳市光明區區長 劉勝:“不只是為光明的發展,這些土地也是為深圳下一個40年能夠在高位上實現新的跨越,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后勁之所在,將成為城市今后產業發展高端化的基礎動力。” 內容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內容
人工智能朗讀:



按照打造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戰略路徑與定位目標,光明區備受外界關注。如今站在“聚光燈”下的光明區,究竟有何優勢?未來發展如何提供土地保障?又將怎樣進行產業布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林玟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