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種種,都是對“只要是好項目,來了就有地”這句話的最好印證。 值得關注的光明門戶區片區,未來將會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一批新興產業。 從區位優勢來看,光明門戶區北鄰觀光路,西鄰光僑路,南鄰龍大高速,毗鄰光僑高新技術工業帶,交通便利。觀光路貫穿片區東西,光僑路聯系南北。門戶區的光明城站,直達廣州火車南站和香港九龍站,進入廣深港澳半小時經濟圈。 光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招商部部長 李冰:“光明門戶片區規劃土地面積達99.2萬平方米,其中工業用地面積56萬平方米,以新型產業用地為主,大部分為空地且為國有儲備地。” 據了解,整個光明區規劃的新興產業基地達34平方公里,將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 “產業基礎+城市配套”優勢明顯 光明區之所以能吸引大科學裝置、科研平臺,高科技企業爭相落戶,讓產業與科研形成雙重優勢,與其產業基礎和城市配套建設密不可分。 一直以來,光明都是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制造基地,產業基礎扎實,引進培育了華星光電、普聯、歐菲光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 轄區企業數量超6.1萬家 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87家 規上企業1453家 本土上市企業21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 占工業總產值的61% 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光明區結合未來發展趨勢,正在構建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生命科學產業為主導,以特色服務產業為支撐的“3+1”產業體系。
人工智能朗讀:



按照打造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戰略路徑與定位目標,光明區備受外界關注。如今站在“聚光燈”下的光明區,究竟有何優勢?未來發展如何提供土地保障?又將怎樣進行產業布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林玟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