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治水不僅令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成為城市新的風景線,在治水過程中凝結起來的奮斗意志、工作品質、團結精神、治理智慧,亦將成為深圳的“無形財富”,在深圳未來的各項工作中發揮作用。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1月14日在廣州開幕,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在全國率先消除黑臭水體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過去的一年充分發揮了利好疊加的“雙區驅動效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
四年前,深圳全市310條河流中有159個黑臭水體,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數量最多,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欠賬也不少,污水管網缺口達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區、城中村超過1.2萬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四年后,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五大河流全面達標,310條河流水質全面提升,深圳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并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短短4年時間,深圳補上了40年的歷史欠賬,水環境質量實現了歷史性、根本性、整體性好轉,這一生態治理成績的取得,本身就是深圳緊抓“雙區驅動”歷史戰略機遇,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一個生動例證,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是深圳的光榮與驕傲,也是對深圳的鼓勵與鞭策。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深圳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結果。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治水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治水成為市主要領導“花費時間最多、基層調研最多、開會研究最多、反復強調最多”的一項工作。除此之外,深圳還創新性地推行了“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的深圳治水模式,形成了開門治水、全民護水的良好氛圍,創造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深圳治水不僅令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成為城市新的風景線,在治水過程中凝結起來的奮斗意志、工作品質、團結精神、治理智慧,亦將成為深圳的“無形財富”,在深圳未來的各項工作中發揮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臭水體得以消除,優化的不僅是深圳的自然生態,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宜業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更為深圳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開了空間?!翱沙掷m發展先鋒”,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賦予深圳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當務之急,深圳要抓緊時機,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將消除黑臭水體的生態治理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深圳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努力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先行示范,打造美麗中國典范。
消除黑臭水體,只是深圳水污染治理的第一步。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年”,要實現“治污”向“提質”邁進,全市上下仍當不松勁、不減力,為建設碧海藍天、水清岸綠的家園不懈努力。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