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復工“進度條”不斷加速,隨之而來的是車流增多、道路變“紅”。
近期交通運行態勢呈現怎樣的特點?與往年同期有何不同?深圳交警又是如何應對的?高峰時段怎樣才能“不添堵”呢?一起來看看吧
道路交通運行態勢
車流增加高峰持續時間長
早晚高峰車流量逐日增加,高峰持續時間更長深圳早晚高峰交通流量以“星期”為單位呈現逐日上升趨勢,2月末全市車流量已恢復至正常工作日水平。3月末的497.6萬輛/天已超過去年同期的487.8萬輛/天。4月,全市車流量仍然呈上升趨勢,4月27日的車流量已達527.4萬輛/天。車流量的不斷激增、早晚高峰集中出行,導致高峰持續時間較往年更長。
截至4月27日深圳車流量變化情況
2.各區平均車速總體呈下降趨勢,光明區降幅最大
4月,各區平均車速整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大鵬新區速度最高,為48.26km/h,坪山車速略有增長,光明區速度下降幅度最大,下降8.85%。
4月各區平均速度對比
3.小汽車出行需求集中在連結特區內外的干線道路
小汽車流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出行需求主要分布在連接原特區內外的、跨片區的廊道、快速路等干線道路。跨區通勤車流潮汐現象明顯,原二線關走廊、中心城區典型就業片區及原特區外居住密集區容易造成擁堵緩行。次干道車流量較小,未有擁堵產生。
向小汽車轉移的出行需求空間分布
疫情雖然逐漸得到了控制,但疫情對市民出行偏好的影響還在持續,市民出行特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市民出行方式偏好
公共交通比例下降更喜自駕出行
市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比例有所下降,更私密、更獨立的出行方式成為偏好選擇
調查顯示,市民選擇公共交通方式的比例從疫情前的約37%下降至約30%,選擇私人小汽車的從27.5%上升至30.7%,選擇步行、自行車等慢行方式的從25.4%上升至接近27%。疫情過后,市民出行選擇公共交通的比例有所下降,小汽車和風險更低,更私密、更獨立的慢行交通方式成為偏好選擇。
車流只增不減,跨區干線道路通行壓力激增,深圳交警是這樣應對挑戰的!
動態優化交通管控
強化問題識別外截內疏
加強路口巡查,快速疏解突發事件,避免繼發擁堵
為保障道路安全高效運行,深圳交警將互聯網路況預警與視頻、現場巡查驗證相結合,加強對各個路口的巡查力度,確保及時發現并處理高峰突發事件,快速疏解避免繼發擁堵,保障路網穩定運行。4月,深圳交警共巡查路口2340個,發現并處理路口突發擁堵16081次。
典型案例:寶安南/紅桂
寶安南/紅桂路口位于羅湖區桂圓片區,路口附近住宅區和商業區密集,早晚高峰路口南、北方向車流潮汐特征較明顯,深圳交警通過多日視頻跟蹤觀察,路口晚高峰南進口放行時間與實際交通需求不相匹配,且因公交進站上下客影響,導致路口南進口車輛排隊較長,部分車輛需要二次排隊才通過。
寶安南/紅桂路口優化前后對比圖
針對此情況,深圳交警對該路口綠信比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延長西面放行時間,同時壓縮北面和東面放行時間。優化后,路口晚高峰持續時間縮短17.6%,南進口車輛通行效率提升明顯,路口其余方向車輛排隊無明顯增加。
高峰時段外截內疏,平峰時段優化增效
重點關注高快速路與市政道路轉換節點、進出崗位密集區域節點的交通運行情況,結合交通壓力變化趨勢對僑香/香蜜、白石/紅樹林、觀瀾大道/環觀南路等12個節點的高峰信號控制方案進行了動態優化調整,提升高峰時段的路口通行能力。而平峰時段車輛少、車速高,深圳交警則開展周期壓縮、打造安全綠波等專題行動,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典型案例:留仙/珠光北/學苑大道
留仙/珠光北/學苑大道路口位于南山區西麗片區,高峰期承載了大量寶安、龍華和西麗片區的通勤車流。該路口早高峰東面左轉車流量大,但只有1條左轉車道,導致車流在東進口左轉車排隊現象嚴重。
留仙/珠光北/學苑大道路口優化前后對比圖
針對這一現象,深圳交警將東向一條直行車道改為左轉車道,并根據實際流量提高了東方向左轉綠燈時長。優化后路口排隊現象得到緩解路口總平均排隊長度由310米下降至168米,降幅45.80%。
要想道路安全暢通,怎樣才能“不添堵”?
避免違法、違規、占道停車
隨著復工復產,路上出行的車輛也漸漸多了起來,街邊亂停亂放的車輛容易對道路造成擁堵,同時也會帶來交通事故安全隱患!深圳交警在這里呼吁廣大司機,自覺做到文明停車、有序停車,不要為了一時便利將車輛隨意停放在路邊。
避開高峰,錯峰出行
為了避免人與人的接觸,很多人選擇開車上下班,這就讓交通變得更加擁堵,怎么辦呢?這時候可以嘗試錯峰出行,上班時早出門半小時,通勤時間反而會大大減少,畢竟越接近高峰期,車越多路越堵用時越久。
提前找好多條通勤路線
上班的路線不止是一條,有的路線遠一點,但是車輛很少。深圳交警建議提前尋找好多條上班路線,當遇到堵車時,可以隨機應變,避開堵車路段。
來源:深圳交警權威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