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成為創業者的尋夢樂園
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53.4戶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8月1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敏銳。“深圳是創業者的尋夢樂園”“在深圳創業我感到很幸福”“在深圳創業天時地利人和”……這是記者連日來采訪創業者聽到最多的話。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不禁擔心:深圳的創新創業熱情,會不會因此而降溫?深圳企業注冊局的最新數據給出答案:新登記的商事主體數量不降反增。1至6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新登記數量同比增長9.3%和16.6%。尤其是第三產業,新登記內資企業、外資企業和個體戶的第三產業占比均超過90%,成為吸納就業的穩定器。目前,全市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53.4戶,擁有企業159戶,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政府服務意識強“沒官氣”
“不需要政府的時候,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時候,政府就在身邊。”說起深圳的營商環境,這句話總是被頻頻提及。
“作為一名資深創業者,在全國到處開店,我深深感受到深圳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深圳的政府部門沒有‘官氣’,服務意識很強。”古德菲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山告訴記者。
“我到深圳發展,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張春山回顧自己的創業路,感慨萬分。1997年,他大學畢業,從哈爾濱直奔深圳。老家親人總覺得在政府部門工作更靠譜,于是剛到深圳的他在街頭用公用電話寬慰母親:“在深圳冬天睡在馬路上都不會凍死人。”母親聽了才稍稍放了心。她可能沒想到:今后從深圳傳來的好消息,會一個接一個。
張春山在深圳的第一站是成為深圳一家公司的職員。北京奧運會后,健身市場蓬勃發展。看準這個機會,2008年他開始自主創業了,現在有八十多家連鎖店,服務的會員有40多萬人。
“到政府辦事無需求人跑關系,相反工作人員還主動服務企業。”張春山說,2016年,他來到龍華稅務局辦事。一名辦事人員主動提出幫他的公司規范管理。在稅務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公司稅負從超過10%降到6%,又從6%降到3%。
張春山說,為了讓經營者的水平有進一步提高,市委組織部組織了民營企業領導人培訓班,講解政策;他的公司一名高管要調入深圳,相關政府部門在短時間內為他辦理了入戶和孩子就學手續,并給他辦理了享受行業領軍人才的優惠……
最讓張春山感到暖意融融的是發生在今年疫情的經歷。張春山說:“健身行業的傳統旺季是三四月份。沒想到遇到疫情,原來的計劃泡了湯。”這時,張春山天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張春山說:“正在迷茫無助時,深圳的幫扶政策如同‘雪花般飄下來’。南山區工信局會同中小擔、高新投公司,給予了我們3200萬元‘復工貸’。據我了解,在全國健身行業,我們是第一家。此外,深圳國資委倡導市屬國企物業免租金兩個月,我們公司也得益了。一下子解決我們的大問題!”張春山表示,在各方支持下,有信心今年業績實現正增長。
濃濃創業氛圍催人奮進
“深圳有著最適合創業者發展的土壤。”中美創投創始人胡浪濤感嘆,“我在深圳創業最大的感受有兩點,一是身邊的成功榜樣多,二是創投行業蓬勃發展,營造出濃濃的創業氛圍,身處其中,受益匪淺。”
2001年,胡浪濤大學畢業后在深圳特發集團工作。幾年后,馬化騰創業成功,這個身邊的榜樣讓他激情滿懷。2005年,他辭職并把自己在南山的一套房子賣了100多萬元創業。2008年,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把公司轉讓,到寶德集團上班,回爐學習。
華強北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有著數不清的創業故事,騰訊、海能達、大族激光等名企就在這里起飛。胡浪濤的另一個學習榜樣是上市公司寶德集團掌門人李瑞杰。胡浪濤在李瑞杰的引導下,學習創業經營管理、資本市場運作等知識。
“由于創業佼佼者就在身邊激勵著,我創業的夢想又涌現了。”胡浪濤說,2014年,當時的深圳創業投資辦公室,指導深圳的風險投資人到美國硅谷去學習和交流。他學習回來后馬上向恩師李瑞杰請辭,成立了中美創投,決心支持最早期的創業。如今,中美創投設有深圳、北京、美國硅谷三個分部,致力關注中美兩地新興產業,陪伴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71%以上的公司拿到后續融資,甚至已經登陸資本市場。
“過去創業要賣房子,現在只要有好點子,投資人會給錢幫你實現。”胡浪濤說。2016年的一天,美吧秀的創始人陳定鋒帶著策劃書找上門來。美吧秀是一個為用戶提供藝術社交的平臺,它的理念是“通過繪畫,讓用戶放慢時光,邂逅藝術”,使用咖啡店等閑置空間邀請畫師為用戶提供2—3個小時簡單繪畫教學。胡浪濤當場拍板,給予陳定鋒第一筆投資,如今美吧秀在全國已有8家。
如今,胡浪濤的公司設在在深圳灣創業投資大廈。大廈內的創投資金規模數千億元,為深圳創新創業者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成為深圳創投行業的核心“發動機”。在創投大廈,可實現創業投資資本與小微創新企業、創業項目、創業者無縫對接,做到創新、創業、創客、創投“四創聯動”。作為深圳灣創業廣場黨委的黨委委員,胡浪濤說:“在這里跟黨一起創業,大有可為!”
政策扶持培育創業沃土
據深圳企業注冊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商事主體登記的多項指標均呈現同比上升。上半年,在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中,新登記企業151144戶,占比63.7%,同比增加14.9%。在疫情好轉的6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數量更是大幅增長,同比增長31.5%。為何深圳的創新創業熱度持續不減?安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方先洋的一番話頗具代表性:“創新創業需要土壤,需要廣泛的社會基礎,深圳的政府部門引領各方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我們這些創業的尋夢者紛至沓來,并且樂在其中。”
在深圳辦企業容易,退出也不難。隨著深圳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率先實行全流程網上辦理、取消企業名稱預先核準、推行簡易注銷、實行開辦企業一窗通、“三十證合一”等改革,又進一步推出了無人干預自動審批、深港通深澳通注冊易等多項改革措施,不斷降低投資創業的制度性成本。
近年來,我市持續為企業優服務、降成本、補短板、促升級、強信心,加強政策供給,出臺了一系列關鍵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其中,聚焦民營及中小企業,我市出臺《關于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四個千億”等舉措。在疫情時,我市出臺實施支持企業共渡難關16條措施等“及時雨”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深圳成為創業沃土,是各方合力的結果。”市政協委員張藝說,國際著名經濟學家羅默首創的“創業城市”理論認為,“創業城市”成功的關鍵,在于人力、資本、知識與觀念的積聚,而要吸引這些城市發展要素積聚,秘訣在于制度創新。深圳無疑具有這樣的“品質”。他建議深圳繼續進行管理制度創新,加強營造“來了就是深圳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進一步培育形成國際“創業城市”雄厚的軟硬件環境,把深圳這個“創業之都”打造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