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身“兒童樂園” 主打生態醫療 運用最新技術
深圳多個醫院項目創新建設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2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程 通訊員 李森)為緩解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問題,深圳提出了“衛生強市”戰略,規劃將醫療資源總體向原特區外傾斜。記者日前采訪了解到,由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組織建設的多家市屬三級醫院項目現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建成后將有力推動原特區外醫療水平的提升。
運用新型建設管理模式
位于龍華紅山片區的深圳市新華醫院項目,由北京大學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這所主打“城市綜合體”概念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建成后,可提供病床2500張;位于民治片區的另一所市屬三級甲等醫院——深圳市第二兒童醫院項目也正有序建設中,該院與深圳市兒童醫院實行“一院兩區”制,由市兒童醫院運營。建成后將成為深圳市單體最大的三甲兒童專科醫院,可提供1500張床位。
市建筑工務署有關負責人符翔介紹,這兩所在建醫院同屬一個項目群,為保證項目自始至終在高位籌劃和實施,市工務署率先采用了“項目群+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新型項目建設管理模式,充分抓住項目共性成立項目群,統一進行建設管理。
記者了解到,新華醫院項目和第二兒童醫院項目目前均處于地下室施工階段,兩年內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2023年即可具備竣工驗收條件。
創新探索“去醫院化”
醫院項目在設計之時,如何擺脫傳統醫院帶給人們的冰冷、生硬氣息?對此,深圳做出了創新探索。
“傳統醫院設計以高樓為主,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親切友好的就醫環境,我們在設計時特意壓低了建筑高度,同時在內部設計陽光庭院,讓醫院更加明亮愉悅。”第二兒童醫院項目設計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院內將會有豐富的兒童娛樂設施和各種動物主題,讓醫院變身為充滿活力的“兒童樂園”。“住院樓每層還會有教室,小朋友在住院期間需要學習或者娛樂,可以去教室里讀書、看動畫。”
不同于鬧市中的醫院,位于山海之濱的大鵬新區人民醫院項目,關鍵詞則是“生態型醫療”。該項目在設計中利用了波浪形陽臺、飄板等,營造出鮮明的山海建筑特色,其中設有立體療愈花園。
科技助力智慧建造
除上述項目之外,備受市民關注的吉華醫院、健寧醫院等新建市屬三級醫院工程均在全面提速,這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成熟運用。
“深圳夏季多臺風,為更有效地進行安全管理,大鵬新區人民醫院項目引入了北斗云監測系統,對邊坡和基坑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保證工程在惡劣天氣情況下的安全。”項目主任熊惠鋒說。
此外,該項目還運用了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獲取場地當前施工階段真實坐標的三維模型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數字表面模型,可真實反映地面客觀情況,對超挖區域進行及時預警。
符翔告訴記者,BIM技術作為近年來業界廣泛認可的建筑信息集成技術,已在新華醫院等項目中深入使用。“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各專業設計師就搭設起了BIM模型,利用其可視化特點,輔助發現圖紙中潛在的錯漏問題;在基坑施工階段,這些項目將BIM技術與智慧工地系統相結合,使各項數據有效互聯,同時利用BIM5D管理平臺輔助開展項目質量安全管理,以提升項目管理的標準化、信息化、協同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