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15日訊(記者 常軍平)隨著資本市場對餐飲行業的熱情再度升溫,遇見小面正以成為“中式面館第一股”為目標,向港股市場發起IPO申請。
根據最新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遇見小面2024年全年總收入實現了44.2%的同比增長,經調整凈利潤增長了36.0%。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就2024年總商品交易額而言,遇見小面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川渝風味面館經營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館經營者。此外,在2024年前十大中式面館經營者中,遇見小面在2022年至2024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最高。2024年,公司新開設門店數量達到120家,拓店速度高達42.9%。
繼“火鍋第一股”海底撈和“中式正餐第一股”小菜園之后,港股市場即將迎來“中式面館第一股”遇見小面。
賽道潛力大但連鎖率低,遇見小面拓店增速領跑同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中式面館市場的總商品交易額由2020年的人民幣1,83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2,96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7%。展望未來,基于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及外出就餐消費者比例的增加,中式面館市場預期將進一步加速增長,到2029年,總商品交易額將達至人民幣5,100億元,2025年至202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0.9%。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中式面館行業的連鎖化進程卻遭遇重重挑戰。關于中式面館連鎖化率,36氪曾發文明確指出,真正意義上具備品牌運營和管理的連鎖門店比例不超過2%。這一數據與紅餐網2025年3月的報告相吻合,即頭部品牌門店數量大多未超過400家,百店以上規模的品牌僅占這個市場的1.4%。
遇見小面2024年內新增門店數量達到120家,拓展速度高達42.9%。這一成就也歸功于遇見小面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其門店廣泛分布于多個場景,包括購物中心、辦公區、住宅區、學校、展覽中心、景區,以及機場、火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出入境口岸等交通樞紐。隨著多元化經營模式的日益成熟,堅持提供物美價廉的菜品服務,越來越多的顧客能夠更頻繁地光顧遇見小面的門店,從而支持門店網絡的持續增長。
募資錨定擴大門店網絡、數字化和產業鏈投資布局
成立至今,遇見小面已獲得顧東生、青驄資本、九毛九、弘毅投資、喜家德水餃創始人高德福、碧桂園等知名機構/個人的投資。
根據公開資料,本次IPO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四大戰略領域:用于擴展餐廳網絡,增強市場滲透力;提升餐廳網絡的技術水平和數字化系統建設;加強品牌建設并提升客戶忠誠度;以及對上游食品加工行業的潛在企業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等。
遇見小面計劃通過加速網絡擴張,開設更多門店,深入市場,依托“三駕馬車”策略——拓展低線市場門店、探索海外市場、增加特許經營門店,以擴大市場份額和提升品牌影響力。
募資將用于餐廳網絡技術升級和數字化系統建設,以實現高度標準化、高效體系化和數智化的管理體系。該體系通過集中化管理簡化運營流程,統一標準,規范品牌形象,提升運營效率,并通過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系統減少對個人經驗的依賴。
募資核心目標還包括品牌建設和提升客戶忠誠度。遇見小面計劃通過品牌推廣活動增強知名度和美譽度,強化顧客關系管理,提升忠誠度和復購率。同時,對上游食品加工行業進行戰略投資和收購,以控制原材料品質,降低成本,增強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京東集團前CEO徐雷加盟,資本化進程的“關鍵拼圖”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集團前CEO徐雷以獨立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見小面,為這家沖擊“中式面館第一股”的企業注入戰略級資源。作為曾打造京東618商業帝國、推動京東零售業務從千億規模增長至萬億的領軍人物,徐雷將利用其在供應鏈重構和下沉市場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遇見小面實施其“三駕馬車”戰略。
徐雷的加盟不僅為遇見小面帶來了戰略資源,還提供了資本市場估值重構的機遇:他在京東期間主導的“毛細血管式下沉”策略有望在遇見小面的下沉市場布局中得到復制;他推動京東從“零售基礎設施”向“供應鏈技術服務平臺”轉型的成功經驗,將引導遇見小面在供應鏈模式上進行革新。這些都將重塑千億面食賽道的估值公式。
在香港市場成功試水,出海計劃按下加速鍵
迄今為止,遇見小面在香港地區已成功開設六家門店。在香港市場的成功試水,為其全球化戰略提供了關鍵的跳板。遇見小面在招股書中也提及,未來將高舉中華文化旗幟,參與國際競爭,探索新的機遇。據透露,遇見小面的下一個海外擴張目標是新加坡,這一布局直指四千萬華人餐飲市場,旨在進一步擴大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遇見小面堅信,憑借其獨特的川渝美食基因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能夠在海外市場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以期實現其長期愿景——“中國小面,全球遇見。”(本文圖片由遇見小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