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名,江波的一生猶如江海中的波濤,起起伏伏,洶涌澎湃。他曾經闖關東到哈爾濱,卻被日本侵略者抓去當勞工修鐵路;后投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新中國成立后開始從事航運事業。
在收看完昨晚的新聞聯播之后,寶安區委黨校老師楊海波博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廣東考察期間,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要求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讓人非常振奮。
習近平開宗明義地說,“再一次來到深圳,再次來到廣東,我們就是要在這里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28日起,一首充滿深情的歌曲在 QQ音樂等全國百余家音樂網站全面上架,同名MV也即將登錄各大視頻平臺和K歌平臺。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年,是一個小漁村變身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歷程——從地王大廈刷新“兩天半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坪山會展中心創下“1個月1萬平方米”的“深圳質量”,一座座地標“建”證了深圳的成長。
10月24日,習近平廣東之行進入第三天,他的行程很快在媒體上披露。上午,他出現在深圳,下午,來到了廣州。作為廣東體量最大的兩座城市,習近平第一站分別去了哪里,深受矚目。
梳理改革開放歷史,深圳是不可或缺的話題。
近日,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1978—2018)”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分為“春風又綠”“春潮涌動”“春意盎然”三個部分,共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創作于1978年至今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裝置作品101件,力圖多角度地梳理、展現改革開 ...
從香港新界向北望去,不遠處矗立著一堵閃閃發亮的摩天大樓之墻,各式樓頂連接,勾畫出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當“60后”的爸爸和“90后”的孩子聊到“三大件”,孩子往往一頭霧水,雖然今天這個詞已經不多見了,但在改革開放之初,從手表、縫紉機、自行車,到冰箱、洗衣機、彩電,“三大件”曾是結婚時檢驗男方財力的重要標準。
在中國,只要提起這座城市,仿佛那些激動人心的歷史瞬間就在眼前交織;只要提起這座城市,仿佛就能觸摸到一個時代的脈搏。
對外開放是中國現代發展史上的壯舉,至今已走過40年極不平凡的歷程。40年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這些經驗既可為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歷史參照,也可為世界發展貢 ...
這種詭異的論調之所以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一是因為它有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錯誤思潮;二是因為它很危險,引起了各界有識之士的高度警惕。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上,人民日報海外版、商務印書館共同選取40位代表人物,通過他們的故事來反映這可歌可泣的偉大歷程,并編輯成書。正是這些改革開放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人與事,記錄了一個偉大國家的偉大前行。
深圳38年的歷史巨變,是中國改革開放壯闊征程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以GDP年均增長20%以上的速度,迅速發展成為GDP突破3300億美元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造就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從一座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崛起成為一座國際化現代化的創新之城,深圳的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1.97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2.24萬億元,增長了1.1萬倍,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堪稱奇跡。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中國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哪個國家享有如此悠久的連綿不斷的文明,抑或與其古老的戰略和政治韜略的歷史及傳統如此一脈相承。”在探討中國速度和中國奇跡時,就不能忽視文化對于中國改革成功的重要意義。
38年來,從深圳特區成立到締造一個個新的歷史傳奇,“深圳現象”帶給人們的思考在不斷發酵。從文化的視角理解深圳,理解中國改革,就會發現這場波瀾壯闊的歷程背后蘊含的思想邏輯和中國智慧,就會在這里看見信心,洞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