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建國偉人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韶山沖。少年時期的生活與經歷對他日后的成長有很大影響,讀了《少年毛澤東》這本書后,我對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年幼時的毛澤東便很聰慧,四歲就能安靜地在私塾里跟著長輩學習,將《千字文》、《神童詩》等熟背于心。他還能把詩詞文律的知識學以致用,有一次看了舞獅表演后脫口而出小詩一首《應舞獅》,讓父親驚訝不已。
在山里長大的毛澤東也是個調皮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個性也越來越鮮明,他的性格中有些小倔強,勇于挑戰,敢作敢當。有一次私塾里的鄒先生外出吃生日酒,讓同學們自習讀書不要亂跑,毛澤東覺得悶在教室讀書太無聊了,便帶領同學們出去動動筋骨,下河游泳。雖然有些同學不會游泳,但是毛澤東教得有模有樣,大家玩得很開心。等鄒先生回來了,發現他們擅自外出,還沒等發問,毛澤東就主動站出來說“是我帶大家出去的!”鄒先生把狀告到了毛澤東父親那里,毛澤東寧愿跑到山里躲了一夜,也不愿回家承認錯誤。
毛澤東雖然倔強,但內心非常善良,經常助人給別人帶來溫暖。有一次秋收時趕上了一場傾盆大雨,大家都急忙搶收自家的稻谷,但是毛澤東卻跑到鄰居佃戶毛大娘家幫忙。父親責怪他看著自家的稻谷遭雨泡,卻跑到別家行善事,他卻說自家稻谷多得是,但是毛大娘家已經很窮,稻谷泡了就沒東西吃了。
讀了這些小故事我深受感動,他的家境相比周圍鄰居優越一些,從小接受教育的機會也多一些,但是他從未顯擺過優越感;樂于分享自己的學識和技能,遇到困難時也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幫助他人共度難關。
十幾歲時,毛澤東去了湘鄉中學,在這里結識了老師賀先生。除了課本知識的教導外,賀先生還經常與毛澤東討論歷史發展,國家危難及民生存亡的問題。這些交流對毛澤東觸動很深,他認為清政府已無能領導國家,年青一代要奮斗崛起,踏著革命烈士的足跡奮勇向前,改變舊歷史,復興新中國。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欽佩毛澤東的學習精神,也很認同他的志向。我明白了讀書的真正意義在于學以致用,我們要不讀死書,從書本中蘊育情懷,帶著目標學習。我們身處不同的時代,我的志向雖無法高遠到復興國家,但是我通過學習和成長,把學到的本領和技能運用于建設國家,也能為家人的生活和祖國的發展貢獻有價值的力量。
編者注:該文為第十六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盛典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