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口述史|肖禮理:像爬山虎一樣努力向上生長
有人把我在富士康的工作經歷比喻為“杜拉拉升職記”,我不完全同意,但我覺得自己和杜拉拉有一些相同的點,就是在奮斗的過程當中,永不停止腳步,一直在奔跑。
深圳口述史|蘇曼華:深圳是一座蘊藏寶貴素材的創作“富礦”
我的第一篇兒童小說《大板筋和銅豌豆》獲《兒童時代》雜志社建國30周年短篇小說征文獎,此后,我的創作便走上“快車道”。
深圳口述史|黃爾春:從福永打拼出來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1985年,我只身來到深圳,不知不覺幾十年過去了。我從建筑工地的小工成長為實業公司的董事長,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積累了一些財富。
深圳口述史|陳湘生:見證深圳地鐵從無到有
幾十年來,深圳地鐵從無到有,用自己的建設速度,推動了深圳發展的進程。我有幸參與深圳地鐵的建設,做了一些技術創新變革和推動行業進步的事情。
《深圳口述史》口述者代表暢談改革 弘揚敢闖敢試精神
1月4日,市政協召開《深圳口述史》口述者代表談改革座談會,邀請12位深圳市老領導和各行業代表暢談改革,以此來進一步牢記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更好地推動深圳的改革開放創新。
深圳口述史|陳昳茹:我愿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我在深圳長大,是龍崗橫崗人,祖祖輩輩都生在這。小時候,家附近全是農田,上中學的時候,農田變成了騎樓,到如今,深圳都是高樓大廈。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見到這塊土地的變化,我都特別有感觸,也對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充滿了感恩之情。
深圳口述史|陳宜言:踐行“拓荒牛”精神,投身特區建設36年
1982年,我從福州大學道路與橋梁專業畢業后,便來到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歷經36載,我將自己對橋梁事業的熱忱奉獻于此,市政設計研究院也從最初一個僅有19人的單位,發展到如今成為市政行業具有眾多甲級設計資質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和我的團隊憑借著“拓荒牛”的奮進精神創造了許多行業傳奇。
深圳口述史|房濤:見證深圳慈善事業創新發展
感恩這個時代,感恩深圳這座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感恩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深圳市慈善會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是整個團隊努力的結果,是這座城市和時代使然,我深以為榮。
深圳口述史|吳淳:心血管內“修隧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我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心內科的這13年,也是見證深圳醫療高速發展的13年。不僅是器材、技術方面,深圳醫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療規范和有序性上也有了顯著的進步,而且在探索合適的管理模式過程中又激發出了不同的模式。十幾年前深圳和內地大城市的醫療水平還是有差距,現在這種差距小了很多。
深圳口述史|劉志雄:讓深圳工業設計走向國際舞臺
2007年8月17日,三諾集團前身深圳市三諾數碼集團有限公司在韓國上市,我們是第一家在韓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開盤之后三諾集團股票一路走高,連續12個交易日收獲漲停板。在我看來,這也象征著兩國資本市場交流的日趨頻繁。